“一人荒乐万人愁”的出处是哪里
“一人荒乐万人愁”这句诗出自白居易的《八骏图》,表面上是在描述周穆王沉迷于享乐,忽视了国家和百姓的疾苦,但实际上是借古讽今,影射当时的帝王。这种“一人狂欢,万人受苦”的现象,历史上屡见不鲜。比如,隋炀帝为了个人享乐大修运河,导致民不聊生,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起义。再比如,路易十六在法国大革命前的奢华生活,直接导致了王朝的覆灭。
问题来了,为什么历史上总会出现这种现象?答案可能在于权力的集中和人性的弱点。当一个人掌握了无上的权力,很容易被欲望蒙蔽双眼,忘记了责任。白居易通过这首诗,提醒当权者要以史为鉴,时刻保持清醒。然而,这种提醒往往被忽视,历史也在不断重复。所以,问题的关键不仅在于权力的分配,更在于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,防止权力的滥用。
进一步思考,我们今天的社会是否也存在类似的隐患?虽然现代民主制度已经大大减少了权力滥用的可能性,但某些国家或地区的领导人依然可能出现“荒乐”而忽视民生的现象。因此,社会的进步不仅需要制度的完善,还需要每个公民的积极参与和监督。正如白居易所暗示的,真正的“兴国”之道,在于每个人都能够承担起自己的责任,而不是仅仅寄希望于某个“明君”。
“一人荒乐万人愁”出自唐代白居易的《八骏图》。
“一人荒乐万人愁”全诗
《八骏图》
唐代 白居易
穆王八骏天马驹,后人爱之写为图。
背如龙兮颈如象,骨竦筋高脂肉壮。
日行万里速如飞,穆王独乘何所之?
四荒八极踏欲遍,三十二蹄无歇时。
属车轴折趁不及,黄屋草生弃若遗。
瑶池西赴王母宴,七庙经年不亲荐。
璧台南与盛姬游,明堂不复朝诸侯。
《白云》《黄竹》歌声动,一人荒乐万人愁。
周从后稷至文武,积德累功世勤苦。
岂知才及四代孙,心轻王业如灰土。
由来尤物不在大,能荡君心则为害。
文帝却之不肯乘,千里马去汉道兴。
穆王得之不为戒,八骏驹来周室坏。
至今此物世称珍,不知房星之精下为怪。
八骏图,君莫爱。
作者简介(白居易)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
八骏图注释
《白云》、《黄竹》:均为歌名,传说是周穆王与西王母唱和之作。
房星之精:二十八宿中的房宿,又叫天驷,主车驾。古人认为它掌管人间皇帝的车马。
八骏图赏析
本诗为托物讽咏之作。
据古籍记载,周穆王驾八骏马西游,到西王母处游宴很久。而唐德宗西逃时亦驾八马,与周穆王事迹相似,当时人常以为作者此诗暗指德宗。但据副题,其主旨实为托古事讽刺唐宪宗。
“瑶池西赴王母宴,七庙经年不亲荐。璧台南与盛姬游,明堂不复朝诸侯。”直指周穆王玩物丧志,刺当时帝王,文锋犀利。
“文帝却之不肯乘,千里马去汉道兴。穆王得之不为戒,八骏驹来周室坏。至今此物世称珍,不知房星之精下为怪。”句,在批评周穆王玩物丧志同时,寄希望于明君兴国,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局限。
穆王八骏:赤骥、飞黄、白义、骅骝、騄耳、騧騟、渠黄、盗骊 。